五月艾
味苦、辛,溫。㪚寒,止痛,止血。
主治:功能性子宮出血,先兆流產,痛經,月經不調,濕疹,外治皮膚搔癢。
最早記載艾葉用於治病的是《五十二病方》成書不晚於戰國時期,用作外治,其中之一即為灸法。
艾葉是《黃帝內經》一書提到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之一。
風艾
性微溫;味 辛、微苦;
功效祛風消腫,活血散瘀。用於感冒,風濕性關節炎,產後風痛,痛經;外用治跌打損傷,瘡癤癰腫,濕疹,皮炎。
中藥大風艾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及嫩枝。全年可采,但以秋季采的質量較好。采後曬乾。
乾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,邊緣具細鋸齒,上面灰綠色,略粗糙,被短毛,下面密被白色長絹毛,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,葉脈帶黃色,下面突出較顯;葉柄半圓形,密被短毛。葉質脆,易碎。
桑寄生
桑寄生是祛風濕藥。據中醫理論而言,桑寄生的藥性藥味屬苦、平藥物。它歸經於肝、腎經,故對其臟腑及經絡具有較明顯功效。
桑寄生具祛風除濕、強壯筋骨、舒筋活絡的功效,是治療風濕痹痛、腰膝酸痛的要藥。
桑寄生亦有補益肝腎、養血安胎功效,可治療肝腎虧虛、冲任不固所致的胎動不安、胎漏下血等妊娠問題。
桂枝
桂枝是辛溫解表藥。據中醫理論而言,桂枝的藥性藥味屬辛、甘、溫藥物。它歸經於心、肺、膀胱經,故對其臟腑及經絡具有較明顯功效。
桂枝具發汗解表、散寒溫通功效,多用以治療風寒感冒的發燒、頭痛、鼻塞流涕等症狀。
桂枝亦具溫經通絡、祛風寒濕功效,可緩解風寒濕痹的肩背關節酸楚疼痛。
桂枝的辛溫藥性又能溫化水濕,可化解心脾陽虛而水濕內停所致的痰飲症狀。
桂枝又能溫化膀胱而利水滲濕,可治療膀胱氣化不利所致的小便不利和水腫症狀。
桂枝的溫經通陽功效,可有效溫通胸中陽氣,可緩解胸陽不通所致的胸痹、胸痛、心悸等。
桂枝還有溫通血脈、散寒祛瘀功效,可治療婦科宮寒瘀阻、月經經閉、經痛、癥瘕等婦科疾病。
雞血藤
雞血藤為活血祛瘀藥。據中醫理論而言,雞血藤的藥性藥味屬苦、微甘、溫。藥物。其歸經於肝經,故對其臟腑及經絡具有較明顯功效。
雞血藤苦甘性溫,既能活血,又能補血,且有舒筋活絡之功效。血瘀、血虛或血虛而兼有瘀滯之證者,皆可適用。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經行不暢、痛經、血虛經閉,關節酸痛、手足麻木、肢體癱瘓、風濕痹痛等證。
薰衣草
清熱解毒;散風止癢。薰衣草可以淨化心緒,舒解壓力、鬆弛神經、幫助入眠、可驅風、鎮靜、消除腸胃脹氣、腹瀉、頭暈頭等。安定神經、紓解壓力,可令緊張情緒快速鬆弛,解除焦慮,幫助入眠,具促進食慾、養顏美膚的功效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